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首页 新闻故事 抗大课堂 抗大研究 人物传记 抗战记实 老兵档案 抗战小说 抗战电影 回忆录 历史视频 文物展览 音频档案 会员专区 御墨书苑

1977年,刘源写信给中央 邓公怎么回复的

作者:百度 文论史观 发布日期:2024-06-06 浏览次数:143

       这娃娃,跟我这儿说话挺有脾气的嘛。”邓小平一边读着北京起重机厂来的信,一边笑着说道。

而这封信的著名也不简单,刘源,刘少奇的儿子。

       1977年10月,邓小平宣布恢复高考,这可是个大新闻啊!那时候的知识青年们听了都高兴坏了,这可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好机会。

可就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刘源这个身份特殊的年轻人,在信中更是连续提到了四个“不”字,来表达他的不满。

       “他说的气势汹汹,那我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嘛。”邓小平在读完信后也是笑呵呵的说了起来。

       那么刘源是因为何事而感到不满?他在信中对邓小平又到底了说了什么?

667a97f5a9298.png

【大起大落的少年时期】

       1951年,刘源出生于北京,作为刘少奇的儿子,刘源从出生开始就受到了周围人的宠爱,可并没有像那些一宠溺,就变得嚣张跋扈的家伙一样,刘少奇在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一直都是爱而不溺。

       住在中南海的那些中央领导们,在外人看来都是厉害的大人物。但小时候的刘源看他们,就觉得他们都是特别亲切、和蔼的“叔叔”“伯伯”。他们喜欢给刘源讲打仗的故事,也喜欢和他一起玩闹。

       在这样的氛围中,小刘源开始向往起部队生活,心里总想着能像那些威武的叔叔伯伯们一样,成为一名威风凛凛的将军,驰骋沙场,指点江山。

667a9801db0ae.png

       那时候小刘源年纪还小,想当兵得等好长一段时间呢。好在刘少奇同意他进中南海的警卫连,跟那里的战士们学习怎么战斗。就这样,小刘源开始了他的学习之旅。

       在家时,刘源还能得到邻居朋友的照顾,但到了警卫连,没人再惯着他了。可刘源这孩子真行,部队训练再苦,他也咬牙坚持,还能跟成年人一样完成训练量。

       不过,考虑到他年纪还小,让他在警卫连里锻炼了一阵子后,就让他先出来了。但小刘源那股子不放弃的劲儿,真是让人佩服。就连平时严格的刘少奇爸爸,都忍不住露出了难得的微笑。

667a980d06796.png

       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就发生了变化。

       1966年,祖国经历了一场巨大的风波,很多党的高官都受到了影响。刘少奇也是其中之一,而且他的遭遇比其他人还要糟糕。

       这一年,刘源15岁,他被一群没见过的人推搡着离开了他住了十五年的中南海,而他的母亲,也在一年后被抓进了监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放出来。

667a9819df00d.png

       受到父母的影响,刘源此时也当兵无望。1968年,刘源被安排到了山西进行下乡改造,得益于小时候在中南海的训练学习,每天的艰苦生活并没有消磨掉刘源的意志,他坚信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的。

       刘源在那么难的环境里都没放弃学习,他觉得:“就算以后不能当兵了,我也要用我的知识为祖国出点力。”

       现在大家都知道刘源是谁的儿子了,都笑话他说:“你这个富家子弟也想上咱们无产阶级的大学?”不仅如此,大家还故意给他安排了一大堆累活,就是不让他好好学习。

667a98276f7aa.png

       刘源这个人啊,就是不抱怨。不管多苦多累,他都能挤出时间来学习。时间一长,那些原本打压他的人,都被他这种精神给打动了。他们不仅不再反对他学习,有时候还会在生活上帮帮他呢。

       时间一晃来到了1975年,在周总理的帮忙下,刘源终于离开了山西,回到了多年没见的北京。他到了北京的起重机厂,开始了作为一名普通工人的生活。

667a98383ac2d.png

【一波三折的高考之路】

       1977年10月,邓小平重回政坛,他主张要重新开启高考。这消息传得飞快,大家都特别激动,因为很多知识青年终于又有机会上大学了,这可是个大好事啊!

       刘源一直努力学习,现在终于有了成果,他特别开心。他心想:“这下我可以上大学了,谁也不能再拿我的家庭背景说事儿了!”

       北京起重机厂特别给力,紧跟小平同志的步伐,把中央关于高考的文件细则都清清楚楚地贴在了厂里的公告栏上,让大家都能一目了然。

667a98429b50c.png

       刘源费劲地穿过人群,挤到公告栏前,瞪大眼睛仔细看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他特别担心看到那两个刺眼的字——“出身”。

       读了好多遍后,刘源终于敢肯定,这次高考不看家庭背景,只要你自己没问题,没有政治上的麻烦和过去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你就能去考。

       不过刘源心里还是有点儿没底,虽然邓小平说要平反,但他爸头上那顶“帽子”还没摘掉呢。这会不会有啥影响,刘源也说不清楚。

667a98579c775.png

       果然,刘源的担心是对的,他报名的时候,厂里负责审查的人就拒绝了他。不过,他们拒绝的理由不是“出身”问题,而是说他“超龄”了。这事儿真的挺让人无语的。

       当时啊,报考有个说法,说是最好在25岁以下。可是呢,刘源那时候已经26岁了,正好踩了个线。

       刘源心里特憋屈,说到底就是对自己的出身耿耿于怀。可那些审查人员就是故意装糊涂,玩文字游戏,死抠“年龄最好在25岁以下”这句话,就是不让刘源参加考试。

667a9862e580f.png

       后来刘源说起这事儿,他挺理解的,说:“那时候他们也有难处,不让我考,他们啥事没有。但让我考,他们就要担风险了,没必要为了我冒这个险。”

       可这时候,刘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想:“小平叔叔都说了,别管出身咋样,可为啥总有人找我的茬儿?”刘源坐在屋里,心里越琢磨越窝火,他可不想就这么白白丢了高考的机会。

       正在气头上的刘源,一气呵成地写下了一封给邓小平的信。他拿起笔,在纸上疾书,倾诉着自己的心声。他写道:---于是,情绪激动的刘源立刻动手写信,对象是邓小平。他迅速地在纸上挥洒笔墨,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邓小平的诉求和期望。在信中,他的第一志愿是北大哲学系,第二志愿是北师院历史系。

667a98710bbe1.png

       小平叔叔,我是刘源,刘少奇的儿子。这几年我从农村到工厂,都在踏踏实实地干活,还抓住所有机会去学习。听说您恢复了高考,我们大家都特别高兴,觉得这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我也想上大学,但工厂那边说我年纪太大了不让考。我看了招生简章,上面可没这么说啊。要是他们因为我家境不让我考,那我可真不甘心。当然啦,要是我考了成绩不好,那我自己认了,也不会怪谁。

       信挺短的,大概也就一页纸多点,刘源写得飞快,写完就贴了个四分钱的邮票,直接写收件人是“中共中央邓小平副主席”。然后他就近找了个邮筒,顺手就把信投了进去。

667a987cb8cf6.png

       信件投出后,刘源回到屋里,心里开始七上八下。他琢磨着自己这样莽撞地写信,到底合不合适;信里的措辞,是不是太冒昧了;万一因为这封信被处罚,那可咋整啊。

       刘源投出那封信后,心里就开始七上八下了,感觉整颗心都像被提了起来一样。

       刘源寄出信后过了十多天,突然接到通知,说他的高考申请批准了。他拿到手的考号还是当年北京高考考场里最后十个之一,那会儿离高考就只剩一周时间了。

667a98878f8be.png

       刘源简直高兴坏了,他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和积累,肯定会得到回报。他填政审表的时候,很自然地写下了父亲刘少奇和母亲王光美的名字,心里特别踏实。

       刘源其实也不太清楚小平叔叔具体是咋批示的,反正后来知道,批示是给了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吴德。吴德又把这个批示转给了北京管高考的那个部门,这样一来,他们厂里的审核部门才顺利过了关。

邓小平收到这封信后,确实是非常上心的。

667a989222430.png

       他明白了,刘源因为“家庭背景”的问题不能参加高考,而且有人不管高考规定里写的“不看出身”。今天刘源写信说了这事儿,那那些没写信,他还不知情的“刘源”们,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邓小平马上告诉高招办和北京市委,让他们严格按照高考简章来办事,别搞那些捕风捉影的事,别因为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就断送了他们的前途。咱们得公正对待每个考生,让他们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刘源凭借多年的努力,顺利通过了高考,分数还够上了他心心念念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录取线。

667a989f7fd40.png

       周兴旺可是负责历史系招生的,可这次他却有点犯愁了。为啥呢?因为他手里正拿着个“可教育好子女”的名单,上面就有刘源的名字。他旁边还放着刘源的档案呢,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

       录不录呢?周兴旺心里挺纠结的。这事儿就这么一路被捅了上去,直接搞到了师大的“北京师范大学革命委员会”那。那时候这可是师大的老大难问题了,他们还得开会好好研究研究这事儿呢。

       当时革委会的副主任崔耀先,他是一名军人,特别同情刘源的遭遇,觉得很不公平。所以在讨论会上,他展示出了自己厉害的说话技巧,把问题处理得特别好。

667a98aa02c7e.png

       崔耀先翻着刘源的档案,直截了当地说:“这事儿也没那么麻烦嘛。这学生之前在农村待过,后来听说得了肺炎回北京养病。那他的身体到底咋样,咱们得让他去医院查查。要是身体没问题,那就没理由不让他上学呀。”

       崔耀先把一个挺“正式”的政治问题,轻轻松松地变成了关心身体状况的小事,给下面办事的人留了个面子,找了个好借口。

       刘源在崔耀先的安排下,得到了周兴旺的亲自陪同,去医院做了个特别的体检,这可是只有他一个人能享受的待遇呢。

       1978年,刘源顺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开始了他的学习之旅。

667a98bf89a21.png

【心系人民的报恩之路】

       刘源在大学时经常琢磨,毕业以后到底去哪儿、干啥呢?学校说能帮他留在北京,老师们也建议他继续读研,甚至去北京的机关单位工作。这选择还挺多的,但他得好好想想。

       刘源心里其实想的不是这个。想当年他在山西插队,那里的农民生活真的挺苦的,他一直都记得。那些农民啊,都特别朴实。刚开始去的时候,有些人对他有点看法,可相处久了,大家了解了他,都愿意帮他一把。

       刘源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份恩情,所以他决定去河南。那里是他父亲工作过的地方,也是他曾经遭受磨难的地方。他要去河南,去安慰父亲在天之灵,让他安心。

667a98c9ee7ef.png

       1982年,刘源一个人跑到了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那儿总共有十七个领导,刘源也算一个。乡亲们都不清楚这个从北京来的大学生是啥来头,就都叫他“十七把手”。

       刘源啊,他在山西那段时间可没白待。积累了那么多经验,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本事都练出来了。没多久,他就跟乡亲们混得特熟,像一家人似的。

       刘源给村民们的印象特别好,他特别亲民,没一点架子,说话也实在,不整那些虚的,总是实实在在为大家办好事。

667a98d4f2314.png

       1985年,刘源在新乡做得很棒,他领导大家让新乡的工业发展得很快。因为他的出色表现,就被调到郑州去当副市长了。

       那时候,郑州正忙着搞天然气工程立项,这事儿挺难的,得经常跑北京。刘源一上任,就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重任。

       刘源回忆那段时光,笑着说:“那时候我简直就像个经常上访的人,隔一段时间就得往北京跑一趟。”

667a98df1c17d.png

       刘源心里装的都是老百姓,他利用自己在北京的人脉,跑遍了国家纪委和石油部。手里拿着一大沓提案和材料,每到一个部门,他就主动跟人家聊郑州开通天然气的可能性。他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1986年,刘源忙活了整整一年,终于让天然气通到了郑州,老百姓再也不用烧火做饭了。为了这事儿,刘源可累坏了,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现在,刘源已经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当政委,还升到了上将军衔。这么多年过去,他终于圆了小时候的那个梦,真是挺不容易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