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首页 新闻故事 抗大课堂 抗大研究 人物传记 抗战记实 老兵档案 抗战小说 抗战电影 回忆录 历史视频 文物展览 音频档案 会员专区 御墨书苑

红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

作者: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发布日期:2023-12-29 浏览次数:185
红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纪念碑
红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纪念碑

红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位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坝芒村长五间组。

倒马坎与酉阳南腰界毗邻,是川黔边区酉阳、秀山、沿河、松桃诸县间的重要交通要道,地势极为险要。相传古时一官员骑马来到这里,跌下深沟,人马均亡,从此得名倒马坎。

1933年底,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向川东南的彭水、黔江、酉阳、秀山挺进,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1934年5月,红三军智夺彭水后西渡乌江,向黔东进军。6月19日在沿河县枫香溪召开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决定创建包括四川酉阳、秀山在内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为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基础。

红三军在黔东以南腰界为大本营到各县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红三军的发展及川黔边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使敌人十分恐惧,各县国民党当局也受到极大威胁。秀山县县长赵竹君害怕红军进攻秀山,便动员所有力量拼凑反革命地方武装,不断对川黔边新苏区发起进攻。秀山西路团防头子杨卓之利用倒马坎这个险要道口为重点防区,修筑战壕、工事,拼凑了1000多人组成“剿共精选队”,构筑防线阻击红军东进发展革命根据地。

1934年8月30日拂晓,在贺龙亲自策划指挥下,红7师师长卢冬生率红7师从贵州松桃县火烧桥出发,兵分两路,分别占领倒马坎左右两翼制高点,形成钳形攻势。

当天正值坝芒赶场,街上人群熙熙攘攘,十分热闹。红军干部冉瑞才带领一个排化装成百姓混入人群,出其不意冲进敌人的前哨指挥所,一枪未发生擒守敌,占领狮子背。下午4时,红军战士对空鸣枪,疏散赶场群众,冲过坝芒街,直逼倒马坎,经过激战,将守敌打得落花流水。杨卓之下令撤退,守敌夺路逃命,红军乘胜追击,战斗结束时天色已黑。第二天,红军主力直捣杨卓之老巢——平所和新院、白沙、龙凤以及坝芒等地,抄了杨卓之等土豪的家,切断敌人的通讯电话线。杨卓之慌忙逃进秀山县城。至此,杨卓之多年苦心经营的千里防线土崩瓦解。

战斗中牺牲的两名红军战士被当地群众分别安葬在气坑坡和硝田两处。倒马坎战斗是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武装同敌人较量的著名战斗之一,俘敌40余人,缴枪30余支,打击了反动统治和地主恶霸的嚣张气焰。

1985年11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倒马坎建立战斗纪念碑。原红三军九师政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为碑题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纪念碑。碑文是:山河有幸,倒马坎因红三军业绩载入史册;日月同辉,红三军英名与倒马坎群山共存。

红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于1977年被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被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10月被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