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首页 新闻故事 抗大课堂 抗大研究 人物传记 抗战记实 老兵档案 抗战小说 抗战电影 回忆录 历史视频 文物展览 音频档案 会员专区 御墨书苑

潘汉年

作者:大华新征程 发布日期:2024-01-06 浏览次数:195

659926ece3ba6.jpg

       潘汉年(1906-1977),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开始负责文化统一战线工作。1930年代初期负责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工作。遵义会议后,奉中央指示前往上海恢复白区工作以及打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从事上层统战、国共谈判、民主党派、国民党起义投诚等统战工作。1943年夏天,他从新四军淮南根据地出发,奉饶漱石之命赴上海对大汉奸李士群进行统战工作 。潘汉年出于统战工作需要,经电报请示饶漱石后,去见了汪精卫。 他是党在白区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导者、指挥者和实践者。对潘汉年在统战工作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一些场合,给予高度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潘汉年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共上海市委社会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等职。1955年4月,潘汉年在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期间,因"内奸"问题被捕 。196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潘汉年是"长期隐蔽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干部的内奸分子" 。1967年3月潘汉年又被重新收监复查 被永远开除出党籍并判处无期徒刑 。1977年4月病逝。

       198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潘汉年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党的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潘汉年[1] (1906-1977),江苏宜兴归径乡人。

1906年1月12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革命军报》总编辑,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左翼文化总同盟中共党组书记、中共江西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兼地方工作部长等。

1936年, 任中共与国民党谈判代表。

1937年9月,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上海等地领导对敌地下斗争和开展统战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潘汉年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共上海市委社会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等职。

1955年4月3日, 因"内奸"判刑。

1977年含冤病逝。临终前与爱妻董慧女士软禁于湖南茶陵米江茶场(湖南省第三劳改场)。

1982年8月,中共中央平反昭雪,公开恢复潘汉年名誉。


党的文化领袖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文化界统一的革命团体的指示。潘汉年根据中央指示,出任由中央宣传部领导的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文委")第一书记,推动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他先后组织领导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左翼文化总同盟"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总同盟"等文化团体的筹建工作,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为了争取左翼文化运动的旗帜性人物,潘汉年多次登门拜访鲁迅先生,与他促膝长谈,虚心倾听对左联筹备工作的建议,并就"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名称中是否用"左翼"二字等具体事宜征求意见,终于请出鲁迅先生担任"左联"统帅,为"左联"的酝酿和建立创造了条件。全面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从日本回到上海,潘汉年立即代表党接待了他,并让熟悉上海情况的夏衍给他作助手。不久,郭沫若便出任《救亡日报》社社长,发挥了他在文化界的特殊作用。党的文化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扩大了党对进步文化界的影响,促进了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为反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在国统区人民中传播进步思想,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历史功绩。


相关内容